第(3/3)页 他们一心报国,可却因为各种原因最后以失败告终。 明明是有机会能够救援汴京的,可最后却失败了。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,但具体如何,没人能说,也没人敢说。 就在靖康之耻发生后的不到一个月,五月初一,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登基,是为南宋高宗,改元建炎。 当初赵构迟迟不肯救援应天府,是否有其他的原因谁也不知道,但现在,他成为了宋朝的皇帝。 登基之后的赵构虽然起用了主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,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,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。 并且采信了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,预备南行巡幸,欲退避到长安,襄阳,扬州等地。 放弃北方,南迁避战,得知这个消息,时年二十五岁的岳飞,不顾自己官卑职低,披肝沥胆,向宋高宗赵构上书,力劝其放弃南迁。 “陛下已登大宝,社稷有主,已足伐敌之谋。” “而今勤王之师日集,金军久战疲惫,实乃大破敌军之绝佳机会。” “黄潜善,汪伯彦辈鼠目寸光,蒙蔽圣听,若陛下车驾益南,中原之望恐毁于一旦,臣望陛下乘敌穴未固,亲率六军北渡,则将士作气,然中原可复。” 岳飞这一封上书,表明了他的一片赤诚,一心想要为国为民,抵抗外敌,保家卫国的愿望。 只可惜,岳飞始终没有能够领悟赵构的想法。 从救援汴京开始,赵构或许就有自己的想法,而今,他若是率军北上,击退了金军,那赵佶,赵恒二帝回来,又会如何呢? 当然了,赵构从来没有与人说过这些,岳飞更是没有想过这点,他想的只是如何保家卫国。 所以,这封奏疏被送到赵构眼前后,赵构仅仅只看了一眼便随口说道。 “小臣越职,非所宜言。” (求收藏,求推荐,求月票!) 第(3/3)页